|
浏览次数:3297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009年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009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,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突出“苦练内功保增长,蓄势聚能促调整”工作主题,创新思路,拼搏进取,危中抓转机,难中攀新高,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,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,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,较好地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。 一、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360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3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88元,比去年增加5401元。从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7.41亿元,增长9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207.14亿元,增长11.3%(其中,工业增加值184.14亿元,增长12.5%,建筑业增加值23亿元,增长2.7%);第三产业增加值126.25亿元,增长16.7%,三次产业比重为7.6:57.4:35。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66.66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3%;一般预算收入23.17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1%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8.5%,比上年提高了1.6个百分点。 二、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.59亿元,比上年增长9.9%。其中:农业总产值24.6亿元,增长9.2%;林业总产值1.03亿元,增长7.7%;畜牧业总产值5.04亿元,增长-2.2%;渔业总产值17.33亿元,增长11.6%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508万元,较去年同比增长67.5%。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全市新建高效农业面积6.06万亩,高效农业建设总规模发展到44.64万亩。全市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16.56万亩,10000元以上的面积达3.89万亩。相关产业增收优势进一步彰显,2009年白茶产量达41.6吨,产值达1.13亿元,分别是去年的3.2倍和2.6倍,全年茶叶产值达2.78亿元,同比增5.1%。“天目湖白茶”被选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“十大名茶”之一。产品质量稳步提升,新增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只。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
三、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4.14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5%,占全市GDP比重的51%。实现工业总产值785.1亿元、产品销售收入755.8亿元、利税总额68亿元、利润总额33.1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3.8%、14.5%、13.3%和14%。年纳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,超50亿元企业3家,超10亿元企业7家。工业纳税销售增幅位居常州市第一,工业用电增幅位居全省前列。华朋集团、上上电缆、申特钢铁、金峰水泥、天目湖啤酒等5家企业纳税超亿元。工业经济对国税贡献份额达73.9%,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近60%。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,新兴产业发展喜人。2009年度我市“五大产业”实现产值、销售、利税、利润分别是371.7亿元、356.7亿元、37.4亿元、20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5.4%、14.0%、28.2%、30.0%,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50.9%、51.0%、59.0%、65.1%,为我市工业保增长、增效益、调结构、降能耗作出了贡献;2009年度全市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喜人,实现产值、销售、利税分别是45.3亿元、43.5亿元、5.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1.7%、32.6%、22.0%。其中三大新兴产业中的新型材料、电子信息及软件产销实现了40%以上的增幅,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销同比增幅也达二位数。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
节能降耗成绩斐然、循环经济已见成效。2009年度随着我市部分耗能工业大户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、压差发电生产线的投入,使得万元产值工业用电量和综合能耗有了明显下降。综合能耗401.65万吨标煤,同比增8.5%,低于GDP增幅4.5个百分点。 四、建筑业 建筑业加快发展,运行质量不断提升。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.0亿元,完成施工产值200.38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1%。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.27万元/人,比上年增长24.4%。累计施工面积达1451.93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8.4%;其中新开工面积739.06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0.87%;累计竣工面积662.84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0.4%。年末一级建安企业达22家,新承建29层以上高楼31只,建筑面积超10万?工程13只,有1只工程争创"鲁班奖"。 五、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。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.5亿元,其中工业投入173.6亿元,分别增长19.8%和20.3%。 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。2009年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31个,同比增3个,5000万元以上(含亿元)项目达129个,完成投资额173.4亿元,占全市完成投资额的76.9%。华朋50万伏变压器、弘博新材料、全福农牧、金源风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,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、申特钢铁升级改造、上上特种及超高压电缆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。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。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生物技术及制药、新能源和环保五大产业累计完成投资86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8.6%,高于同期工业投入8.3个百分点,其中电子信息业46114万元,同比增长50.9%;新能源和环保产业5946万元,同比增长94.9%。 房地产业回升明显,交易活跃旺盛。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.8亿元,比上年增长5.6%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9.85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29.9%,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.8亿元,比上年增长55.6%。 六、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.1亿元,同比增长17.6%。其中:城区消费品零售额85.5亿元,增长17.2%;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9.6亿元,增长18.3%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,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5.6亿元,增长17.2%;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.3亿元,增长20.7%。 消费结构升级,餐饮市场红火。“吃”、“穿”类商品零售额稳步增长,“用”商品零售额增势迅猛。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、服装鞋帽针纺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.8%和11.4%。而汽车类、家俱类、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0%、34.4%和17.3%,消费结构升级明显。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,星级宾馆、饭店、快餐、农家乐构成的餐饮市场实现零售额13.5亿元,增长22.5%,高于全市增幅4.9个百分点。 2009年全市亿元以上市场6家,共实现商品成交额98.1亿元,比上年增长7.4%,其中:苏浙皖边界市场实现成交额75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4%。年末出租摊位数3075个,市场交易业主从业人员9911人。 七、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,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。全年完成实际到帐外资3亿美元,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.05亿美元,分别增长14.9%和11.2%。新批外资项目32个,平均注册外资1750万美元。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和国际知名公司实现突破,德国朗盛成功并购江苏波力奥化工有限公司,四方不锈钢与瑞典阿法拉伐顺利签约。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.3亿美元,其中出口4.5亿美元。新签外经合同额6994.7万美元,实现营业收入4501.2万美元。顺利举办第一届“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”,设立驻北京、上海经贸联络处和欧洲经贸代表处,建立上海溧阳商会,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。 八、旅游 旅游产业展现特色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9.4%,其中国内游客650.84万人,比上年增长23.5%,海外游客8411人,比上年增长2.3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9%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319.15万人次,实现营业收入4.71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1%。南山竹海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42.54万人次,实现营业收入0.38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76.3%和18.8%。年末全市有各类旅行社15家,比上年增加3家。涉外饭店、宾馆18家,其中:五星级3家、四星级4家,三星级4家,二星级7家。成功举办第五届天目湖旅游节、承办江苏首届乡村旅游节。天目湖景观进一步提升,南山竹海御水温泉建成营业,旅游农庄蓬勃发展。 九、交通运输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溧阳段建设加快推进,104国道新昌至洋河段一级公路改造、芜申运河溧阳先导段三级航道等工程开工建设。横涧至砖桥二级公路改造到位,上兴至上沛公路修复、桂林新农村示范点主入口道路等工程全面完成。新建农村公路120公里,改造危旧农桥80座。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公交网。年末公路总里程1937公里,其中:高速公路56公里、一级公路83公里,航道总里程296公里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091万吨,增长13.6%,完成货运周转量110700万吨公里,增长11.5%。完成客运量4401万人次,增长10.2%,客运周转量203500万人公里,增长10.0%;港口吞吐量2522万吨,增长62.7%。 十、邮电通讯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0681万元,比上年增长8.1%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6.89万门。2009年末全市本地电话用户达27.86万户,比上年下降8.8%。住宅电话用户17.45万户,其中,城市电话用户5.55万户,农村电话用户11.9万户。年末移动电话达55.98万部,比上年增长30.2%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当年新增1.17万户,累计用户已达7.68万户,比上年增长18%。 十一、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保持健康平稳发展。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82.9亿元,比年初增加101.2亿元,增长35.9%;新增贷款余额259.9亿元,比年初增加78亿元,增长42.9%,新增贷存比达77.1%。成功创建江苏省金融生态达标县。江苏银行溧阳支行、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和盛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挂牌营业。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9980万元,比上年增长21.4%。其中,财产险收入19729万元,增长64.5%,寿险收入40251万元,增长7.5%。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20933万元,下降12.9%,其中,财产险支出9152万元,下降31.5%,寿险支出11781万元,增长10.4%。 十二、科技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。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2%,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.38%。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8项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、产品40只,江苏强林生物能源的“生物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研发”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。新批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、科技服务平台1家、国家检测中心实验室1家。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,引进新技术、新项目35项,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6份。招才引智成果喜人,6个项目获得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项目资助,引进海外人才51名、高层次人才170名。连续6年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(市)称号。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383件,增长3.4%,其中,发明专利申请量94件。专利申请授权量344件。 十三、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进步。后六初中实现资源整合和整体搬迁,市六中改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。新增优质学校11所,市职教中心成功创建江苏省四星级职业高中,市实验小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。合格幼儿园建设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工作,累计化解债务1.32亿元。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,高考取得优异成绩。2009年,本专科录取再创好成绩。全市普通高考录取人数达4344人,录取率达91.38%,高出全省平均近20个百分点,其中3166人录取本科院校,录取率66.6%,高出全省平均近30个百分点,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。全市共有中小学85所,其中,小学41所、中学43所;在校学生9.11万人,其中,小学生3.79万人,小学学生毕业率100%,升学率99.5%;中学生4.34万人,初中学生毕业率98%;职业高级中学4所,在校学生0.76万人;幼儿园43所,在园幼儿数1.71万人。 十四、卫生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。新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和上兴镇卫生院住院楼,改造5家镇卫生院。创建常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。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,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.89万支。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24个,其中医院12个、卫生院19个。实有病床2205张,卫生工作人员3849人,卫生技术人员3140人,其中:执业(助理)医师1188人,注册护士980人;医院、卫生院技术人员2378人,执业(助理)医师1022人,注册护士897人。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.84‰,婴儿死亡率2.97‰,分别比上年下降21.9和30.9个千分点。 十五、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兴旺,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成功举办第21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和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。泓口丝弦、太平锣鼓、蒋塘马灯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我市被命名为“焦尾琴故里”,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被命名为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。“扫黄打非”工作进入全省先进县(市)行列。175个行政村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,在全省率先实现“农家书屋”全覆盖。 十六、体育 群众体育有新气象。2009年全市共有23个单项体育协会,晨(晚)练健身点达363个,全年共举办了大小型健身活动110次,直接参与人数达6万余人,覆盖城乡、形式多样、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。 竞技体育有新提升。2009年积极组队参加省县级田径比赛、省篮球比赛等并取得良好成绩,还成功承办了全国象棋甲级联赛、省风筝精英赛、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等比赛,同时,精心组织了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节等。体育产业有新发展,2009年,全市共计销售体育彩票4781万元,同比增长29.94%。 80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提档升级,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节。市体育馆基本完工,并通过省优工程验收。 十七、公用事业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,燕山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工作初步完成。平陵中路改造、南环路、台港路西延伸等市政道路工程全面完成,城市西片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。燕山公园、文化公园加快建设,燕山河整治工程全面展开。拆迁速度明显加快,全年完成房屋拆迁80.2万平方米。实施城区美化、绿化工程,大力建设道路配套绿化、垂直立体绿化和生产绿地,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。“川气东送”南渡天然气接收门站抓紧施工,新增天然气用户8000户,燃气普及率为98.52%。年末拥有公交线路41条,营运里程达473公里,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36辆,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3399万人次,比上年增加2035万人次。城区供水总量2413万立方米,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108.5万立方米,自来水普及率达100%。全社会用电量43.63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15.5%,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.09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11.6%。 十八、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扎实有效。国家生态市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,埭头镇、上黄镇、南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。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,建设主城区污水收集主管网51公里。建成20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,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运转良好,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量13.8万吨,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9.1万吨,分别增长34%和60%。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,建成沙河水库、大溪水库、塘马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,完成中田河、杨村河生态整治工程,大溪水库退耕还林1.1万亩,建设生态户厕3000只,长荡湖网围整治拆网清障工作全面完成。矿业整顿深入开展,关闭矿山企业22家、轧石企业17家,完成废弃矿山整治项目8个,有偿出让采矿权33宗。 十九、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78.13万人,比上年增长0.4%,其中,男39.8万人,女38.3万人。常住人口74.62万人,比上年增长0.57%,其中,城镇人口34.03万人,城市化率为45.6%。总户数26.38万户,年内出生人口5592人,人口出生率为7.17‰,死亡人口6119人,死亡率为7.85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-0.68‰。 二十、就业 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。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430人,新增就业12109人,实业人员再就业1585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120人,再就业援助440人,“充分就业”社区和“充分转移就业”乡镇的覆盖面已分别达到88%、60%。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达53.76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3.80万人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%,下降0.14个百分点,连续5年下降。 二十一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、医疗和失业“三大保险”综合覆盖率达97.6%。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,参保职工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%和96.5%,新农合住院补偿率达40%。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参保人数9.83万人,覆盖面达63%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96.5%。城乡低保应保尽保,全年发放低保金3100万元。农村“五保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。发放各类养老补贴3525.6万元。健全住房保障体系,新建廉租房120套,300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保障,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500万元,改造农村危房130户。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功能,公积金归集余额突破7.3亿元,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.6亿元。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,发放慈善救助金1200多万元。通过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市检查验收。 二十二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创历史新高。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4元,增长10.6%;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6元,增长10.3%,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收入比为1:2.06。居民储蓄持续增加,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.38亿元,比年初增加44.88亿元,人均储蓄存款29486元,比上年增加5618元,增长23.5%。居民居住水平提高。至年末,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.22平方米,增加0.27平方米;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.49平方米,增加1.49平方米。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860元,增长1.5%;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8315元,比上年增长12.3%。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。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,至2009年末,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:电话(移动电话)248部,家用电脑62台,家用汽车18辆。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:电话(移动电话)254部,家用电脑13台,空调90台,彩电129台。 拟稿人:陈佩翔 2010年4月10日 注: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正式数据以《2010年统计年鉴》为准。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