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】梼杌如何从人变成怪物的?

【原】梼杌如何从人变成怪物的?

各位看官好!梼杌作为我国神话四大凶兽之一,历来是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很有出场率和存在感,四大凶兽也和四大神兽一样为人们熟知。其实啊,“四凶”是尧舜时期的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,因为不得人心而招致人人唾弃,后来人们就把这四人说成了四种怪物。那么,梼杌的“败家史”是啥情况呢?让我们接着往下看。一、确有其人:黄帝的曾孙昔帝鸿氏有不才子〔1〕,掩义隐贼〔2〕,好行凶德,丑类恶物,顽嚚不友,是与比周〔3〕,天下之民谓之'浑敦’〔4〕。少皞氏有不才子〔5〕,毁信废忠,崇饰恶言,靖谮(zèn ) 庸回〔6〕,服谗蒐(sōu)慝(tè)〔7〕,以诬盛德〔8〕,天下之民谓之'穷奇’〔9〕。颛顼(zhuān xū)氏有不才子〔10〕,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,告之则顽,舍之则嚚,傲很明德〔11〕,以乱天常,天下之民谓之'梼杌’〔12〕。此三族也,世济其凶,增其恶名,以至于尧,尧不能去。缙云氏有不才子〔13〕,贪于饮食,冒于货贿〔14〕,侵欲崇侈〔15〕,不可盈厌,聚敛积实,不知纪极〔16〕,不分孤寡,不恤穷匮,天下之民以比三凶,谓之'饕餮(tāo tiè)’〔17〕。舜臣尧,宾于四门〔18〕,流四凶族浑敦、穷奇、梼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〔19〕,以御魑魅〔20〕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注释如下:〔1〕帝鸿氏:黄帝。〔2〕掩义隐贼:包庇奸邪。义,通“俄” (古同声),奸邪。〔3〕比周:指结党营私。〔4〕浑敦:不开通貌。〔5〕少皞:亦作“少昊”,姬姓,名玄嚣,名“挚”,又作“质”,黄帝的长子,母亲为嫘祖,号“金天氏”、“穷桑氏”,生于穷桑,和太昊伏羲一样同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,因修太昊之法,故称之为少昊。具有金德,号“白帝”。〔6〕靖谮庸回:靖:安。谮: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。庸:用。回:邪。〔7〕蒐慝:蒐:隐蔽。慝:邪恶、恶念。〔8〕盛德:盛德之人,贤人。〔9〕穷奇:即共工氏,其行事穷困,所好奇异,故有此名。〔10〕颛顼氏:姬姓,黄帝次子昌意之次子。颛顼辅佐少昊有功,封地在高阳(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),故号高阳氏。少昊死后,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,始都穷桑,后迁都商丘。具有水德,号“黑帝”。〔11〕傲很:傲慢狠暴。〔12〕梼杌:凶顽无匹貌,杜注以为即鲧。〔13〕缙云氏:黄帝时官名,相当于夏官。他的后代以缙云为姓,传到后世,再省“缙”字简为云姓,称为云氏。〔14〕冒:贪。〔15〕侵欲崇侈:被欲望入侵,崇尚奢侈。〔16〕纪极:止境。〔17〕饕餮:贪财贪食。〔18〕宾于四门:宾,通“傧(bīn)”,以礼相待。四门:指明堂四方的门。古代君主在明堂宣明政教,接受诸侯朝觐。〔19〕四裔:四面边远地区。〔20〕魑魅:古代传说中的鬼怪,也指各种坏人。《左传》的这一段文字就是“四凶”的出处。梼杌原是一个部落之主,他身为黄帝的曾孙、颛顼氏的儿子,却桀骜不驯、傲慢狠暴、屡教不改,以致扰乱天地有常之道,百姓怨恨而纷纷称之为“梼杌”。可见,“梼杌”一称并非其本名。后来舜帝执政时,流放了尧帝一直没能妥善处置的四凶族,天下百姓皆感恩舜帝之德。再后来,到了西汉东方朔的笔下,梼杌早已经投作兽胎,成为了民间令人闻风丧胆的怪物。西方荒中有兽焉,其状如虎而犬毛,长二尺,人面虎足,猪口牙,尾长一丈八尺,搅乱荒中,名梼杌,一名傲狠,一名难训。《春秋》云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。《神异经·西荒经·》译文如下:梼杌居住在西方,它体形像老虎而身上长着狗毛,毛长达两尺,虽然是老虎的腿,却有一张人脸,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尖锐獠牙,尾巴长一丈八尺,在西方称霸,好勇斗狠。上古时期的人物事迹流传到后世,由于跨越了漫长的岁月,难免带有神话色彩,从神话的角度上看,梼杌由人变成怪物并不奇怪;从现实的角度上看,或许是古人们因为对梼杌这个人恨之入骨,而将一种性情如同梼杌本人一样残暴的怪物赋予了“梼杌”之名。

二、不走寻常路:以“梼杌”而命名的楚国史书时至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都著有自家的史书,孔子为鲁国著《春秋》,以一年中的昼夜长短相近的春、秋二季命名,以示中庸之道;相较于鲁国史书取名字的一本正经,楚国史书就很不一样了——叫做《梼杌》。孟子曰:“王者之迹熄,而诗亡,诗亡然后春秋作。晋之乘,楚之梼杌,鲁之春秋,一也。其事则齐桓、晋文,其文则史。孔子曰:'其义则丘窃取之矣。’”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下·第二十一节》《孟子》之中提及:各国史书除了鲁国的《春秋》、楚国的《梼杌》,还有晋国的《乘》。相信当时肯定有很多国家著史,只是不论是《梼杌》还是《乘》都已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,令人惋惜。那么,为何楚国史书名叫《梼杌》呢?赵岐《孟子》注:“囂凶之类,兴于记恶之戒,因以为名。”意指楚国史官以梼杌之恶为鉴,警醒世人。“不过如今史家各氏都式微了。我们史家是解天命的人啊,结果各氏要么惨被暴君屠戮,要么成了给君王说漂亮话的弄臣。”鱼又玄眼里竟迸出泪来,也不擦拭,“这天下可能不再需要预言苦难和灾祸的人啦,可是史官就是这样的猫头鹰,啊啊地叫着晦气,惹人讨厌。你知道鲁国的史书叫《春秋》,而楚国的史书为什么叫《梼杌》吗?” 班超道:“春秋是讲季节流转,梼杌是指大树的年轮,说的都是时间,但要给流逝的留下印记。” “那只是梼杌的表义,梼杌其实是密林中的凶兽,永远不可被驯化,所以才被人讨厌。但这才是史书的真正意义!......”《三十六骑》“梼,断木也,从木,寿声。”《说文解字》“杌,刊余木。“《集韵》“梼”是断木,“杌”是砍树剩余的木桩,“梼杌”即是树木横断后剩下的木桩 。众所周知,木桩上的年轮清晰可见,以年轮为名,自然包含有记载历史的意思。当然了,或许像《三十六骑》这般说法也不无道理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。或许接纳别人的观点是一个良好的开始。PS:相关内容取材于网络,如有侵权内容,烦请联系作者删除。文中尚有不足之处,请看官们批评指正。

相关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