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烧竹子听声取乐,如何让爆竹的声音更加响脆,古人有三个秘密

古人烧竹子听声取乐,如何让爆竹的声音更加响脆,古人有三个秘密

(本文所有图片,全部来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,如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。图片与内容无关,请勿对号入座)

在揭秘之前,咱们先说一下爆竹的由来。

提到爆竹,就绕不开一个“年”兽,首先小编不否认,在几千年前,地广人稀的年代,华夏大地上,曾经出现过很多的“异”兽(年兽有可能真的存在),不过从侥幸活下来的狮子、老虎等猛兽的身上,有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,这些看着很凶的猛兽,它们也都怕“噼噼啪啪”的爆竹声。

想想古人用烧竹子的“炸”响,吓得那些猛兽龟缩在森林秘骨中的事儿,小编就不得不佩服先民们的智慧和勇敢。

小编下面不说没影子的“异兽”了,说一说大家都关心的古人如何烧“爆竹”。

小编是一个认真的人,想要写爆竹,自然要查经史典籍,在清代的《通俗篇·徘优》中,翟灏这样写道:古时爆竹,皆以真竹着火爆之,故唐人诗亦称爆竹。

《小雅庭燎》记载有庭燎之光,庭燎就是竹竿制成的火把,烧之即有“噼啪”之声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正月一日……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。

看到了上述的这些记载,恐怕读者们也会很失望,因为上面的记载中,只记载着燃“爆竹”的目的(过年,避兽等等),却没有写明白具体的烧“爆竹”的过程,至于如何将“爆竹”烧得更脆,更响,就更是语焉不详了。

小编之所以敢去揭秘,是因为小编年少时,曾经看过别人烧竹子取火,知道想让竹子“爆”得更脆更响的道道儿。

我们首先说一下为何烧竹子,竹子会“噼噼啪啪”的响,这道理很简单,是因为竹腔中的水汽在作怪,这原理就好像气球吹鼓了爆炸一样,竹子遇热,水汽在竹腔中膨胀“啪”的一声炸开,就是爆竹的声音由来。

如何让爆竹的声音又脆又响?虽然查不到古人是怎么干的,但小编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,来说三点秘诀。

(小编家的旁边,曾经有一个卖竹板材的建材公司,他们从南方购进大量的青竹子,然后用电锯将其剖开,做成板材出售,而剩下的边角余料,就进了火塘,什么样的竹子烧的声音大,什么样的竹子烧的声音小,小编当然就知道了)

干竹子也可以烧得“噼噼啪啪”的响,但是响声基本不大。想要竹子的响声很大,很脆,需要满足三个条件。

第一,竹子足够粗(炮膛比枪膛大,前者就比后者响)。竹子足够湿(水汽大,蒸汽多),第三竹节足够密(竹节密的竹子结实,壁厚,爆裂的声音自然大)。

即使满足了竹子粗、湿和密这三个条件,但竹子的爆裂声,不可控的因素太多,换句通俗的话就是“该想的时候不响,不该响的时候乱响”,先民们发明了火药后,就用纸卷成了鞭炮,用鞭炮代替了爆竹。可是鞭炮燃放有危险,还污染环境,聪明的人们又发明了电光鞭炮等等……

其实,鞭炮除了增添年味,它还是渲染气氛,振奋精神“信号弹”,它还是放下去年的不如意,一切都从头肇始的“发令枪”,它更是端正态度,找准努力目标的航标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