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建军大业》, 不一样的主旋律!!!

《建军大业》, 不一样的主旋律!!!

南昌·起义军凌晨的第一声枪响

井冈山·朱毛会师的星星之火

三河坝·起义军以少战多的悲壮

据说为了拍出“建军”的气势,片方在人力方面也是“出动了千军万马”,参与拍摄的人数远超“建国三部曲”系列前两部作品《建国大业》和《建党伟业》,更创下近十年来华语片新纪录!

故事好看

句句台词都有内涵,知道他们在说啥,就能读懂当时的中国

《建军大业》前后经历近5年1800多天的筹备,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剧本的打磨。

预告一推出,有网友就评论说,《建军大业》的台词每一句都有历史背景,从其中可以读懂1927年的中国和中国革命。

周恩来:打倒列强,统一全国,再造共和,这是孙先生的终生理想。

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夜,周恩来被出身黄埔的斯烈、斯励兄弟扣押,关键时刻,他的一番慷慨陈词让兄弟二人内心动摇,最终成功脱身。

贺龙:但是哪个朋友值得交,哪个是嘎杂子,我是分得清的。

如此率性的发言,出自豪爽的贺军长不禁让人会心一笑。国共两方都在争取的贺军长要站在哪一边?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吧。

朱德:我们今天的行动,就是要为中国革命留下种子。

三千人对三万人,三河坝战役以少战多,打得壮烈而惨痛。朱德的这句话,意义非凡,懂得了他在说什么,就能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,三河坝战役的重要地位。

……

台词有心,故事就好看。

唯有如此,才能把观众带回到1927年的历史情境中,与年轻的革命者们一起,同呼吸共命运。

青春好看

刘伟强说,年轻是演不出来的

南昌起义时周恩来仅29岁,粟裕只有19岁,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。为再现这群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,电影《建军大业》选用一群平均年龄31岁的年轻演员,呈现平均年龄为29岁的革命先辈!

对于演员选择,导演刘伟强始终坚信“年轻是无法扮演的”:“那时候革命者都是年轻人,有他们的调皮的一面、有活力的一面。”

为了呈现革命者当年英姿勃发的状态,年轻演员们提前接受了军事训练。现场拍摄时更是敢打敢拼,跑炸点穿越火线,反复练习高难度动作,只为呈现英雄先辈们的青春风采。

角度好看

11个机位“火力全开”,“海陆空”哪个视角都有

为了拍好“建军”这部大片,刘伟强导演将入行数十年、在50部作品中累积的全部经验都融入到此次拍摄中。如南昌起义一战中,不仅有爆炸后的火焰蹿升至三层楼约十余米高的奇观,他更绞尽脑汁,设计出常规摄影机、摇臂、航拍器、GoPro等11个机位,全方面多视角呈现激烈的战斗场面。

在预告中,你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

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

还有这样的镜头

也有这样见微知著的细节镜头

《建军大业》,不遗余力地创造了目前为止华语战争电影的视觉奇观。

场景好看

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拍摄, 60个场景神还原

《建军大业》出场人物众多,相应的,人物出现的场景也非常多,据说为了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,剧组在117天的拍摄过程中横跨数千公里,还原了包括上海杜公馆、湖北武汉都府堤、南昌牛行火车站、南昌德胜门、南昌贺龙师部、武汉汪精卫办公室、北京张作霖大帅府、九江甘棠湖、南昌江西大旅社、上海商务印书馆等等在内的60个场景。

炸得好看

白宇一言不合引爆全场!

战争戏势必会有很多爆破镜头,如何让爆炸真实又具有艺术效果,同时又保障拍摄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,绝对是门技术活。

有两个在预告中曝光的爆炸场面近几天一直让业内外津津乐道:

南昌起义中,刘昊然饰演的粟裕飞身挥刀,背后有二十个炸点同时爆炸。把小将粟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三河坝战役中,为保留革命火种,掩护朱德率领的余部安全撤离,白宇所饰演的蔡晴川带领200名留守将士殊死抵抗!

为了给敌人致命一击,也为了给撤退的战士赢得更多时间!在身中多弹的情况下,蔡晴川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引爆战壕里的所有炸弹,制造了全片最为壮观的场景!

蔡晴川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成功引爆无数观众泪点!

打得好看

叶挺粟裕示范战场最佳配合!

影片中不但有壮烈的自我牺牲,更有并肩作战的热血激昂!

1927年8月1日,南昌起义正式打响。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叶挺在战场上机智指挥战士奋勇杀敌,燃爆全场!

强将手下无弱兵!时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的粟裕热血英勇,在听到叶挺 “粟裕,上”的命令后,在战火中挥刀一跃,砍掉敌人狙击手的手臂,有效地压制了对方的火力。

成功攻下德胜门之后,叶挺欣慰地望了一眼粟裕,而城门上的粟裕默默地对远处的军长竖起了大拇指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探索